范学辉
初秋时节,五百里井冈仍然青翠欲滴、层林尽染。8月29日-9月2日,广东省戒毒管理局首期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党性教育培训班,在这个被誉为“中国革命摇篮”的天下第一山举办,来自省第二强戒所等5个戒毒单位的136名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集中学习培训。时间虽只有短短几天,参训学员却普遍认为,此次培训学习形式创新,内容丰富,收获颇丰。不仅接受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党性教育,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培训归来,那些温暖的故事时常感动着我们,那些难忘的镜头总是激励着我们。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一次井冈行,一世井冈情。”?那是因为我们来到井冈山,是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以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抚今追昔,面向未来,我们能够找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源泉。为什么我们几回回梦里思井冈?那是因为我们隐藏心间的许多疑问和困惑,能够在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和学习井冈山精神中寻找到答案。难忘的井冈山之行,有一种真实的声音让我们相信,有一种久违的精神让我们振奋,有一种执著的信仰让我们折服。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愿意倾听(一)
无可否认,这是个多元化、碎片化的时代,不同认识、多样思想、各种声音总是纠缠在一起,让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于是我们开始怀疑、困惑、否认。但是,在井冈山上聆听红军后代讲述他们前辈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他们现在普通而幸福的生活,却让我们为之动容,热泪盈眶。在感动中享受精神洗礼,获得内心充实。
8月30日上午,按照培训教学安排,我们首先举行开班仪式:奏国歌、授班旗、领导致辞,紧接着开展互动教学,大家先后聆听了江治华、曾志、王佐、袁文才等井冈山红军后代,与主持人的互动访谈。他们深情缅怀和追忆他们祖辈光荣的革命历史及其家庭随后的苦难经历,也真诚感恩党和政府让他们能够过上今天普通而幸福的生活。江满凤:当年井冈山红军宣传员江治华烈士的孙女。她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参加红军长征后再也没有回来,但是作为革命烈属,他们从没有伸手要照顾。她至今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井冈山龙潭景区从事收入低微的环卫工作。但她始终坚强乐观,淡泊名利,遗传了爷爷好嗓子的她爱唱客家山歌,尤其喜欢唱她爷爷当年编唱的红军山歌,不仅景区游客喜欢,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也听她唱歌。省市有关领导多次动员她到宣传部门工作,都被她婉拒,她说她喜欢做这块红色土地的农民。特别是《井冈山》电视剧组专门邀请她到北京演唱主题歌曲,面对70多万元的报酬,她分文不要,她说为了爷爷的英名,为了家族的和谐,她不能要。真诚而不失幽默的江大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井冈山人民的质朴与可爱,以及井冈山人民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蔡金龙:井冈山时期女红军曾志的孙子。他的深情讲述,仿佛让我们穿越到那极其艰难困苦和充满血雨腥风的井冈山革命战争年代,沉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作为杰出的女性革命者,曾志的前后两任既是丈夫、又是战友先后壮烈牺牲。第三任丈夫陶铸不久也被捕入狱,下落不明。她的三个孩子也全部送了当地老百姓,其中一个换了200块大洋作为党的经费,后来不幸夭折;其他两个也生死未卜,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费尽周折才找到。更让我们深为感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曾志已经位高权重,但她没有给艰难活下来的两个儿子任何特殊的照顾,而是让一个留在井冈山当了一辈子农民。当然类似曾志这样的革命者不知凡几,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烈士陵园统计,短短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仅牺牲的有名有姓烈士多达一万五千七百余人,还有三万多无名烈士长眠在这块红色土地上。
随后是王佐之孙王生茂和袁文才之孙袁建芳的深情讲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事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及其家属在那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是何其残酷、何其艰难!斗争之艰难,牺牲之惨烈,让今天的我们难于想象!
三个多小时,聆听他们娓娓道来的故事,是如此的平静,是那样的朴实,却让我们入心入脑。没有“政治正确”,没有高调夸张,惟其真实,让我们心生感动;只有真话,让我们愿意倾听。
直面真实的历史,让我们更加确信,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必将名垂青史,他们创造的光辉业绩、为我们赢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需要我们倍加珍惜。而对那些虚化、贬低、否定革命先烈的无耻行径,则需要我们给予严厉的驳斥、批判和斗争。
总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拥有(二)
毛主席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不仅是一种力量、一种境界、一种超越,更是一种不甘屈从、敢于担当的血性和品质。在井冈山参观当年红军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无处不是这种感受,无时不让人心生敬意,真是处处见精神,特别是红军在黄洋界保卫战中所表现出的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精气神,可谓淋漓尽致。
9月1日早饭后,我们先后到当年红军铸币厂和毛主席旧居八角楼等革命旧址参观学习。随后又坐上大巴冒着濛濛细雨向黄洋界进发。大巴在雾气笼罩的山间公路蜿蜒盘旋半小时之后,于中午12时分到达目的地——黄洋界,它就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发生地。
据导游介绍,黄洋界哨口位于井冈山西北面,海拔1300多米。名称来由是因为黄洋界经常云雾弥漫,好似汪洋大海一望无边,故又名:汪洋界。信步登上哨口,此时天空仍是细雨不停。站在哨所门前,抬脚几步即是百丈深渊,渊底只有两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的确是个易守难攻之地。而临崖眺望,极目尽是绵延数百里崇山峻岭,重重叠叠,望不到边。原来,井冈山处于罗霄山中段,而五大哨口里面的小井冈正好在大井冈的核心区。正如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所言:“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此时身临其境,顿觉黄洋界的险峻果然名不虚传。
再攀数十米即是哨口最高峰,抬头望见由朱德亲笔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峰顶之上,正面是毛主席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遒劲飘逸的大字。雄峻伟岸的纪念碑,此时在濛濛细雨中愈显肃穆庄严。
纪念碑侧后近百米处,正是当年战场的炮台和战壕遗址。轻轻抚摸当年保卫战使用过的那门迫击炮,俯身细看战壕遗址,此时再俯瞰山下,唯见云雾翻腾,林密沟深,一阵阵雾气迎面扑来,令人心生寒意。遥想发生在八十多年前那场载入史册的黄洋界保卫战,仿佛战争的硝烟依然隐约可闻,那厮杀声、呐喊声、枪炮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正是“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好一个激烈壮观的战斗场面!
史载,发生在1928年8月的那场黄洋界保卫战,当时国民党有四个团4000余人驻扎山下,而彼时红军主力刚好撤离井冈山,只留下两个连200多人红军在哨口驻守。200与4000,这是什么概念?不说武器弹药、兵员素质的实力差异,仅双方人员数量对比就是整整20倍的差距!实力悬殊不言而喻,可就是这200多人的红军,没有动摇,没有撤退,而是拿起简陋的武器,甚至大刀、长矛,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勇敢担负起保卫黄洋界,保卫井冈山的重任!所以,当国民党军队抢占黄洋界时,山上的红军奋起反击,凭险抵抗,以一敌百,并用唯一的一门迫击炮向敌指挥部发射,最终将敌击溃。正因为如此,当毛主席闻讯后,异常兴奋,挥笔填词《西江月·井冈山》,歌颂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的确,一支军队没有精神、没有灵魂,不可能打胜仗。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可谓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需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失去脊梁,不能自强自立;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没有使命般的激情,不思进取,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我省戒毒工作正处于探索三三六戒毒模式、推动整体工作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正需要广大民警抱着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这样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信念。总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对于干事创业的人来说,那种迎难而上、勇于进取的精神,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
总有一种信仰值得我们追求(三)
在井冈山学习培训的几天里,我们还到大、小井村参观了当年红四军医院和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军领导人旧居。据悉,当年房屋早被国民党军队烧毁,现在所看到的基本属于后来翻修重建的“复制品”,房屋设施和条件比原来的房屋要好几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红军居住生活条件的艰苦与简陋。
史载,当年井冈山居民主要是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从梅州、河源等地返迁的客籍人(又称客家人),民居几乎是泥砖土瓦,甚至有草棚竹篱笆,整个村庄都是极为简陋、低矮、狭小的房屋,只有他们集资捐建的书院和拜祭祖宗的祠堂有点堂皇。由于井冈山雨水丰沛,森林茂密,加之人烟稀少,里面的房间普遍阴暗、潮湿、狭小。我们看到,即使如此,稻草铺在地上就是红军战士的床铺。毛主席等领导人住的地方,除多一张木板床和一张书桌外,比战士们居住的条件也好不了多少。
每参观一个旧址,每听一次介绍,都让我们禁不住心头震撼,有一个疑问、一个惊叹,长久在脑海回响:那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和闭塞的环境里,始终能够保持坚强乐观和必胜信心的呢?
应该知道,毛主席带领穷人闹革命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穿不暖、吃不饱而被迫“梁山”的。他毕业于湖南省第四师范,可谓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而且当年他还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而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又到德国、苏联留学,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德语、英语,曾任滇军旅长和南昌市公安局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干部)。陈毅也是真正喝过洋面包的文化人,他曾经留学法国,是正宗的“海归”,可谓才华横溢,舍我其谁。
看看他们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简历,就知道他们可不是等闲之辈。事实上,那时候他们只要愿意,完全可以过人上人的生活。可他们为什么还要冒着牺牲生命危险而选择如此艰苦卓绝的革命之路呢?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或者说信仰。是的,他们信仰马列主义,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他们坚信中华民族能够获得解放和实现民族独立自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他们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并最终使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由此,我还想起东北抗联的杨靖宇、赵一曼。杨靖宇能够在冰天雪地里靠吃树皮、啃雪团,连续战斗十几天而不倒。赵一曼不幸负伤被捕后,日寇对她用尽酷刑,甚至用当时最先进的电刑,都没有让这位弱女子低头。她就义前写给幼小儿子的那封信,至今读来仍然让人们潸然泪下、感天动地。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们视死如归、威武不屈?我想,他们血液里一定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淌着的民族大义和浩然正气,他们内心一定有日寇必败、中国必胜的坚强信念,更有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马列主义信仰。正是有这样一种信仰,才有千千万万的革命先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赴后继、死而后已;正是有这样一种信仰,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摆脱苦难、战胜敌人,从一个胜利走上另一个胜利;正是有这样一种信仰,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
由此可见,信仰的力量无比强大!信仰的力量坚不可摧!而今天,尽管时代变了,但是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忠诚和信仰马列主义则永远不能变!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永远不能变! (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